1. **標準溫濕度發生器或恒溫恒濕箱** - **功能與用途**:這是校準過程中的核心設備,用于提供精確且穩定的溫濕度環境。標準溫濕度發生器能夠產生已知且可精確控制的溫濕度條件,其溫度控制精度可達到±0.1℃ - ±0.3℃,濕度控制精度可達±1% - ±3%相對濕度。恒溫恒濕箱的功能類似,不過在精度上可能稍遜一籌,但也能滿足一般校準需求。通過將傳感器放置在其中,對比傳感器的測量值與設備設定的標準值,從而確定傳感器的誤差。 - **選擇要點**:在選擇標準溫濕度發生器或恒溫恒濕箱時,要考慮其溫濕度控制范圍是否滿足傳感器的校準要求。對于千級無塵車間使用的傳感器,溫度范圍一般應涵蓋車間可能出現的溫度區間(如15 - 30℃),濕度范圍涵蓋40% - 70%相對濕度。同時,設備的穩定性和均勻性也很重要,內部溫濕度的空間差異應盡可能小,以確保傳感器所處環境的一致性。 2. **高精度標準溫濕度傳感器** - **功能與用途**:作為校準的參考標準,高精度標準溫濕度傳感器的精度要遠高于被校準的傳感器。其溫度測量精度通常可達±0.1℃ - ±0.2℃,濕度測量精度可達±1% - ±2%相對濕度。在比對校準法中,將其與待校準傳感器放在相同環境下同時測量,根據其測量值來評估待校準傳感器的準確性。 - **選擇要點**:應選擇經過計量認證、具有良好溯源性的標準傳感器。其精度等級和穩定性要符合校準要求,并且要定期送回計量機構進行校準,以確保其準確性。同時,標準傳感器的響應時間要短,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變化,以保證校準過程的高效性。 3. **數據采集系統** - **功能與用途**:用于同時采集標準溫濕度設備(或標準傳感器)和待校準傳感器的數據。數據采集系統能夠精確記錄不同時間點的溫濕度測量值,并以數字或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,方便后續的數據對比和分析。它可以是專門的多通道數據采集儀,也可以是通過計算機軟件實現的數據采集模塊。 - **選擇要點**:數據采集系統應具備足夠的通道數,以滿足同時采集多個傳感器數據的需求。其采樣頻率要可調節,根據校準的精度要求和溫濕度變化的速度,能夠設置合適的采樣頻率,例如,對于溫濕度變化緩慢的環境,采樣頻率可以設置為每分鐘一次;對于變化較快的環境,可提高到每秒一次。并且,數據采集系統的精度和分辨率要與傳感器的精度相匹配,避免因采集系統本身的誤差影響校準結果。 4. **連接線纜和轉接器** - **功能與用途**:用于連接傳感器、標準溫濕度設備和數據采集系統。確保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和準確性,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和設備可能需要不同接口的連接線纜和轉接器。例如,有些傳感器采用RS - 485接口,有些則是模擬信號輸出,需要相應的線纜和轉接器將其與數據采集系統正確連接。 - **選擇要點**:連接線纜要選擇質量好、屏蔽性能強的產品,以減少外界電磁干擾對信號傳輸的影響。轉接器要與傳感器和采集設備的接口完全兼容,并且要保證良好的電氣性能,避免信號衰減或失真。 5. **校準軟件(如果需要)** - **功能與用途**:對于一些具有自動校準功能的傳感器或校準系統,需要專門的校準軟件來進行參數設置、數據處理和校準操作。校準軟件可以根據預設的校準算法,自動計算傳感器的誤差,并將校準參數寫入傳感器的存儲單元。 - **選擇要點**:校準軟件要與傳感器和校準設備相匹配,具備直觀的操作界面和完善的功能。它應能夠支持不同的校準方法(如單點校準、多點校準等),并且可以生成校準報告,記錄校準過程和結果,方便后續查閱和追溯。 6. **其他輔助工具** - **工具清單**:包括螺絲刀、扳手等工具,用于拆卸和安裝傳感器;清潔工具,如軟毛刷、無水乙醇等,用于清潔傳感器表面;以及一些防護用品,如防靜電手套、口罩等,以防止在操作過程中對傳感器和校準設備造成污染或損壞。這些輔助工具雖然看似簡單,但在確保校準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校準質量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。